English

个体的生长与人民的生存

1999-06-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田 松 我有话说

评选能够流传百代流芳千古的文学,我想不是评选,而是预测。恐怕没有谁敢宣称有这种道行。但我还是愿意从我读过的有限的文学中提出一些使我感动的作品,并相信它们至少在下个世纪还有人读。

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来说,鲁迅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所以我把《野草》放在第一位,它是一个个体生命顽强生长艰难爬行的痕迹。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前两卷也描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其中对权威从崇拜到反抗的痛苦而飞扬的精神过程,是我自己亲历的。赫尔曼·黑塞的《席特哈尔塔》则描述了一个婆罗门青年追寻永恒与宁静的心灵历程。十年前,这部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还时常想起席特哈尔塔准备结束生命时那一次悠长深沉的呼吸,一次“?”的念诵。我当时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黑塞作品的中译本。前些日子,再次拿起黑塞,才发现翻译得不够好。我一直被一个不够好的译本激动着,让我颇觉怪异。米兰·昆德拉描写的不是生长而是存在,他似乎在用小说写社会心理学,我无力将他的作品分出高下,就以他在中国最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代表吧。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也曾在我青年时期使我震撼;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钱锺书的《围城》和大卫·洛奇的《小世界》我在阅读时已经过了激动的年龄,但其阅读快感让我不能不提。

至于那些早逝的当代中国作家,我相信有两个人不会被人遗忘。首先是横空出世的王小波,他以锐利、潇洒、独特、不拘一格的文字,展示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自由思考。他的文风已经影响了更年轻一代的作家,而他的思考则激励了更多的《沉默的大多数》。遗憾的是,他的创作潜力才刚刚施展,他的才力所能创作的最佳作品还没有来得及面世。就现有作品的文学价值而言,我推崇《青铜时代》。时日飞逝,4月11日,已是王小波的两周年忌日。

以人而论,顾城无法与王小波并提。这个神经质的自恋自闭自虐的天才的罪行是不能原谅的。但以文学而论,朦胧诗以来的诗人没有人能达到他对中文的清洗程度。“你看树,站着睡觉”,这样干净的文字使我无法想象出自一双凶手。

评价仍然活着的作者有很大的风险。但当代中国作家确实有很多人让我钦佩,比如,余华的《活着》以其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当如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一样,成为经典;莫言《红高粱家族》以神奇和写实交织的故事表现了生命力的张扬和被阉割;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系列则以精致入微和不厌其烦的琐碎,记录了个体在庞大的制度机械面前的无奈……我希望它们都能拥有下下个世纪的读者。但我要特别提出王朔。他贫嘴而睿智的对话对于权势话语的消解使很多人获得了极大的阅读快感,尤其是,对于60年代初期出生的,生活在红卫兵与新人类夹缝中的一代人的心灵与生存,他是描写得最好的一位作家,比如被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动物凶猛》。

我还要推举卢跃刚的报告文学,比如《大国寡民》,他对现实的具体的参与让我敬佩,但我希望这些作品,就像鲁迅之于自己的杂文,对于后世不再有现实意义,而只有做社会学研究素材的价值。从人民性考虑,我还要推举老舍的茶馆》,达里奥·福《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金庸武侠的文字并不完美,但其美妙的故事和庞大的读者群足以使其不朽,就如一个优秀照片也可以焦距不准。其各部作品的整体水平我认为相差不大,若举其一,不妨是《鹿鼎记》

注:《席特哈尔塔》又译《悉达多》。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